柳州市城市管理局2025年上半年工作情况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5年上半年,市城市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坚持实干为要、创新为魂, 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在体制机制创新、执法服务提质、智慧赋能管理、民生问题攻坚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持续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精管善治中绘就人民满意答卷,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认可度、满意度。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一定成效,市城市管理信息中心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绩晋升全国大城市序列第一档“成效显著”档次,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评分连续五年位列全区第一,市城市管理局获评全区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表现突出单位。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一)铸魂强基扬清风,全力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强化政治忠诚教育和党性教育,引导全体党员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开拓进取、干事创业。大力加强党的建设,深化“党建凝心聚力促发展”工程,推动基层党建“五基三化”巩固年行动落实落细,以“立品牌、树标杆、创示范”为导向,深化“机关党旗红·服务工业兴”实践活动,实施“书记项目”4个,落实“四联双报到”机制,完成服务项目6项,着力打造“城心向党 执法为民”党建品牌标杆,推动党建工作与城市管理业务互促共进。坚持严的标准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依托多种载体开展学习教育79次,查摆“四风”问题7个,制定整改措施23项,整改完成率71.4%。严格落实为基层减负要求,持续深化清廉机关建设,整改作风问题近80个,持续巩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二)守正创新优服务,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深化智慧赋能精进管理效能。持续探索智慧城管智慧化应用升级路径,完善智慧城管“1+N”聚合联动体系、“三融四跨”基础管理体系、“一屏通览”数据可视化移动系统建设,实现数据便携式服务应用,打造城市运行管理高效“智慧引擎”。引入AI技术打造智慧城管数智助手、智能抓拍、智能立案、智能派遣、智能服务五大智慧城管AI应用新场景,为决策与业务办理提供精准支持。依托DeepSeek模型构建知识查询、业务指导模块,部署多终端智能抓拍城市管理问题,运用YOLO模型和大数据驱动打造8类自动立案场景、81类智能派遣事项,目前智能派遣占比超50%,准确率达99.65%,城市管理问题实现“秒级立案、精准分拨、闭环留痕”,充分发挥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在城市管理中的枢纽作用。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受理城市管理问题信息9.93万件,办结9.76万件,办结率98.29%,实现投诉秒转、案件速办。
强化执法规范提升服务水平。打造“培训赋能、制度筑基、服务增效、治理创新”四位一体执法监督体系,提升执法服务效能。扎实开展“办案质量提升年”活动,组织全市城管系统开展场景式执法训练,一线执法人员参与率、及格率均达100%,执法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城管舆情发生率同比下降29.63%。完善执法制度体系,统一文书范本与执法标准,开展案卷评查,规范统一全市执法样本,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强化执法监督,加强行政行为自我纠正,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市水上综合执法支队、融水苗族自治县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获自治区评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标准化队伍”。组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和行政执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积极落实促进充分就业增强市场活力的相关措施,支持重点商贸企业在用地规划红线范围内开展户外促销活动2593批次,市区设置便民疏导点49处,累计容纳摊位3900个,流动摊贩占道经营行为劝离率达98.7%。
创新治理模式优化社区服务。探索推进“城管进社区”工作柳州模式,对社区进行分层分级管理,以“1托N”模式夯实社区城管执法工作站、巡回站建设运行,推行“三事分流”处置模式,健全社区、物业、居民、城管“四方议事”协调联动机制,优化“三级覆盖”治理体系,制定“四统四分”标准,承诺“四第一、三做到”,做优6项服务,打造“121”工作法,推动“站点建设+服务管理”提升,推动城市管理与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实现“零距离”服务社区群众。全市建设城管执法工作站、巡回站、执法工作联系点183个,“城管进社区”工作覆盖率达81%。
(三)对标高位防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环卫欠薪治理长效常治。联合出台《保障环卫工人工资支付工作指导意见》及配套实施方案,推行“三规范一强化”监管机制,规范合同签订流程,规范资金监管,规范用工管理,强化执行监督力度,将工资支付嵌入服务合同并纳入企业信用评价。建立专项工作专班,搭建“会议调度+业务指导+数据监测”工作体系,强化“多维协同”,实施“一企一策”精准调度,持续推进拖欠环卫工人工资动态清零,目前柳州市环卫工人工资正常发放。推动环卫企业上规入统,指导鹿寨县新增一家上规入统环卫企业,实现环卫企业总体营业收入指标由负转正。
建筑垃圾治理精准发力。全面排查整治建筑垃圾运输处置问题,编制《柳州市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2024—2035年)》,严格落实处理方案备案制度,探索建立处置联单管理模式,搭建建筑垃圾管理平台,紧盯建筑垃圾产生、运输、消纳三大关键环节,构建“源头备案——过程监管——末端消纳”全流程管理闭环,强化监督管理。高效完成自治区两批259处建筑垃圾乱堆乱倒点核查整改,以系统化、精细化管理手段,有力规范建筑垃圾处置秩序。
违法建设治理靶向攻坚。以推动违法建设减量化为动力,坚持“管源头、销存量、控新增”,强化分类处置,深入开展无违建社区“回头看”、经营性自建房违法建设治理,严防反弹,长效管控。深入开展别墅类、低层高档住宅小区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私搭乱建”,中小学午托机构违法建设,地下场所违法建设等专项整治。有序推进城中村改造违法建设治理,加快城中村改造项目红线内历史违法建设摸排,建立“一户一档”“一案一策”。加强巡查防控,建立违法建设线索收集、处置工作机制,杜绝“以拆代征”。完善已立案存量违法建设后续执法程序,灵活运用“即查即拆”,以劝导自拆为主、助拆为辅的“柔性执法”方式,助推城中村改造项目落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025年以来,拆除违法建设92处,面积4.38万平方米,完成23个无违建社区“回头看”实地检查,未发现有新增违建。
燃气安全整治系统施策。构建“执法+科技+宣教”闭环体系。全面推行“一店多查”综合监管模式,在餐饮店铺燃气安全检查中同步核查“门前三包”等事项,提升执法效能。建立网格化长效监管,对网红打卡点、网红街区、工业厂区周边实施分级巡查,累计检查公共场所商户5806家。实施“白+黑”昼夜巡查机制,对非法燃气窝点进行错峰蹲守,全市累计查处非法窝点24个、暂扣气瓶800余瓶。推行行刑衔接,刑事处罚10人,行政处罚7人。强化科技赋能手段,通过智慧城管平台对接电子证照系统,利用移动终端实时核验燃气许可信息,确保执法人员依法合规办案,提高执法效率。创新宣教服务模式,开展“以查代宣”场景教育,结合入户安检发放安全资料近万份,覆盖老旧小区等重点区域。通过执法模式创新破解覆盖难题、科技工具精准打击隐蔽链条、宣教转型激活群众共治,正规燃气在餐饮场所市场占有率达95%以上。
(四)强基固本提质效,着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活空间
垃圾分类提质增效。以“全域覆盖、全民参与”为目标,构建全链条垃圾分类体系。打造“体育名人+融媒体”宣传矩阵,特邀柳州籍“亚洲女飞人”韦永丽担任生活垃圾分类公益推广大使,成功承办全国垃圾分类宣传周广西站活动,通过"主会场+分会场+云直播"三维传播触达群众19.29万人次。组建1.2万人“绿动龙城”志愿队和专业宣讲团,开展活动316场次,营造浓厚宣传氛围。深入开展“1+4+3”专项行动,优化356条收运路线,调配660辆收运车,实现35个街道、242个社区、2013个小区分类设施100%覆盖。推行“三定一督”模式,建成10个示范小区。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初步建成,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7.4%,稳定高于自治区35%的规划目标,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6.5%,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深入推进县域生活垃圾“埋转烧”进程,三江县生活垃圾转运至融安县焚烧设施处理已获县政府同意,正开展转运服务招投标,届时所有县区将全部实现垃圾 “零填埋、全焚烧”。目前,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达 97.83%,达到自治区97%以上的目标要求。
市容秩序管理精细。坚持 “作业再精细、标准再提升、工作再推进” 工作标准,常态化做好道路清扫保洁、洒水降尘工作,强化占道违停治理,深入开展广告招牌专项整治,采用 “机械+人工” 综合作业模式,做好主次干道、环卫设施等综合保洁,推动深度保洁和精细管理向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延伸,全力营造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严抓扬尘污染治理管控,巡查发现扬尘污染问题96起,同比下降13%。从严从细从实擦亮柳江水质“金字招牌”,建立“城管+N”监管模式,以“拉网式排查——清单式销号”执法模式,常态开展清“四乱”整治,持续开展“禁渔期”打击非法捕捞亮剑执法行动,保护柳江渔业生态资源,严格落实柳江河道保洁考核制度,做好一级水源地保护,保障饮用水“入口”安全,查处渔政类案件37起,收缴捕捞渔具210件,清理临河构筑物约699平方米、非法种植农作物面积约4.2万平方米,漂浮垃圾1.87万立方米。
二、存在问题
(一)执法规范化还需进一步提升。严格执法理念、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落实不到位,法治思维和底线意识不足,重实体轻程序问题普遍,未及时化解行政争议。全面收集证据意识和能力欠缺,忽视程序问题证据收集,证据链不完整。体制改革中,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与行业主管部门间行政执法权界定模糊,致重复执法或监管真空,影响执法效能和公共管理秩序。
(二)建筑垃圾治理面临多种挑战。源头管控不够全面规范,联单管理落实不到位,运输过程监管不严,违规倾倒现象偶有发生。全市消纳场布局不均衡,消纳场管理不够规范,部分区域消纳能力不足引发跨区域处置,推高运输、处置成本。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进展缓慢,尚未形成有效的收运利用一体化协调机制。
(三)拖欠环卫企业费用问题突出。因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大,资金紧张,部分县区未能按时支付环卫市场化企业服务外包费用,企业运营困难,影响环卫工作高质量开展和环卫队伍的稳定。
(四)垃圾分类系统推进力度不够。跨部门协同治理格局有待加强,宣传引导推动群众分类习惯养成的成效仍不明显,居民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和参与度总体还不高。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持续强化党建引领政治建设根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主题,持续强化政治机关建设和对党忠诚教育,压紧压实党建主体责任,坚持“四个带头”,确保走好第一方阵、当好“三个表率”,为城市管理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深化拓展“机关党旗红·服务工业兴”实践活动“书记项目”及“城心向党 执法为民”党建品牌建设,深入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服务中心大局。巩固拓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持续推动党风政风行风持续向好。
(二)提升综合执法办案质量服务水平。持续深化法治建设,深入开展规范文明执法三年行动,巩固深化“强基础、转作风、树形象”专项行动成果,持续开展“办案质量提升年”活动,切实提高全市城管系统办案质量,全面推进城管执法规范化建设,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升依法行政水平,降低行政诉讼败诉率。深入开展“城管进社区”,力争2025年底前实现城市管理执法进社区工作全面覆盖,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三)拓展升级智慧城管多元功能体系。继续推进城市管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研发建设,充分发挥科技信息技术和智慧城管新质生产力优势,创新城市管理应用场景,拓展“智能客服”“智能巡查”等城市管理应用新场景,打造“基层服务一张图”,进一步拓展龙城市民云“城管便民生活地图”APP服务项,提升便民服务应用体验。
(四)稳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水平提升。持续巩固生活垃圾分类成效,发挥“绿动龙城”志愿服务队引领作用,强化宣传引导,促进分类习惯养成。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契机,探索环卫基础设施革新升级,统筹推进柳州市立冲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二期)工程、桂柳路生活垃圾转运站改扩建工程等环卫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全链条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环卫工人工资保障机制,健全环卫工人工资保障制度,确保行业工资总额全年增速达标。
(五)全速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进程。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城市管理全过程和各方面,高标准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工作,持续开展涉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问题整治,聚焦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建筑垃圾处置等现状薄弱环节开展自查整改,积极防范和消除污染环境风险隐患。持续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确保柳州空气质量稳定向好,守好“水质第一”金字招牌。
(六)着力优环境强招商抓项目促发展。持续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全力以赴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压实主体责任,深化执法创新,提升执法效能和服务水平,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力以赴招商引资,推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见效。积极协调推动智慧驿站公厕特许经营项目建设,在市区新建、改建至少10座智慧驿站公厕,打造“公厕驿站+便民商业+充电服务”综合体。加快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构建科学有效的建筑垃圾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加快推进粪便无害化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全面提升全市粪便处置效率。
(七)全面推动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以城市管理提升三年行动为抓手,聚焦主次干道、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整治,重点整治非法燃气、违法建设、人行道违停、占道经营、广告招牌、扬尘治理等突出问题,系统治理“脏乱差”“违堵占”现象,着力打造整洁有序、安全宜居的城市形象。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三管三必须"责任落实,全面提升安全监管水平,坚决防范安全生产事故。
柳州市城市管理局
2025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