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柳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061号提案的答复
柳州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持续激活夜市经济的建议的提案》(第061号),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交由我单位牵头办理,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林业和园林局协办。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保障
我市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创新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品质为重点,激发消费活力,推动消费升级,市发展改革委结合我市实际,牵头编制了涉及“夜市经济的相关”发展规划。一是《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市人民政府已于2021年4月19日印发实施。《纲要》里已明确要大力发展商贸服务、教育、旅游、大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支持发展夜经济,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品质。同时,将建设夜经济特色商业街区纳入“十四五”新型消费网络节点重点工程;二是《柳州市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已于2022年1月29日印发,《规划》中明确建设新型消费网络节点,丰富“夜经济”形式和内容,大力推广“夜食堂”“夜文创”“夜茶馆”“夜教育”“夜科技”等主题,打造独特城市夜景旅游,在全市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业态多元、管理规范、各具特色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同时,商业街区复兴改造工程、商业副中心建设工程已列入“十四五”商贸服务业重点工程。
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为打造具有夜间文化特色的消费主题活动,先后出台《柳州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柳政办〔2022〕19号)、《新形势下加快推动柳州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柳政办〔2023〕70号)等政策文件,将培育特色“夜经济”作为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提出举办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主题活动,打造独特城市夜景旅游,在全市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业态多元、管理规范、各具特色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品质,为夜间经济发展提供了宏观规划指引。
二、打造特色街区,完善夜间经济布局
(一)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我市积极引导各县区结合自身优势,依托现有夜间文化旅游业态集聚度高、消费市场活跃的街区,合理规划消费场所设施空间布局,并鼓励商家开展“夜游、夜食、夜宿、夜演、夜拍、夜购”等夜间文旅活动积极创建特色明显、内容丰富、载体多样的夜间经济集聚区,提升夜间消费品质。截至目前,我市已成功创建鱼峰区窑埠古镇、三江县月也侗寨、融水县梦呜苗寨等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二)打造具有特色的经济消费商圈。目前四大主城区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夜市规模。城中区共计4处夜市点位,分别为风情港便民疏导点、青云民生夜市、峻岭厂夜市、城中万达外广场夜市,其中五星步行街获评自治区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培育对象。鱼峰区重点发展华润万象城、窑埠商圈、银泰城三大商圈“三大商圈”,商贸业及总部经济加快推进。柳北区餐饮、娱乐、休闲、旅游以及设施服务等业态较为完整,夜市点位较多,包括胜利烧烤城、北雀建材夜市、恒嘉时光里美食街区、广雅民生夜市、北雀美食夜市街等。柳南区夜市聚集区较为均衡,其中谷埠街国际商城获十佳夜游文化街区。柳江区已建设有金岭大道夜市和江都不夜城,阳和工业新区主要打造政和路夜市点位。
三、提升服务品质,丰富夜游产品
(一)加强夜间旅游项目升级打造。成功上线百里柳江电子票务系统,实现游客线上购票、自助取票、电子验票一站式服务,实现游客数据收集和行为分析。完成游船高峰期交通流线整治,进一步提升百里柳江景区管理效率和游客游览体验。
(二)策划举办夜间促消费活动。4月29日-5月1日,以“潮玩工博·窑埠幻夜”为主题,在市工业博物馆、窑埠古镇成功举办“活力夜广西”嘉年华柳州主场活动。通过沉浸式演出、文旅集市、文化展览等形式,深度融合柳州工业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国潮时尚元素,为市民、游客打造一场“硬核工业+诗意烟火”的夜间文旅盛宴,持续激活我市夜间经济。
(三)打造夜间演艺项目。提升打磨三江《坐妹》、融水《家朵坐夜》等夜间实景演出,常态化开展“中外优秀剧目月月演”“周末邀您看大戏”“刘三姐大舞台周周演”等夜间惠民演出活动,为游客提供沉浸式体验,让游客在欣赏精彩演出的同时,感受柳州文化氛围。成功创排工业主题演艺项目《工业国潮》,通过沉浸式研学导览的形式,现场演绎各种手工业从业者的劳动场景,巧妙融合戏剧表演与工业历史,让游客亲身体验柳州工业发展进程,感受柳州工业的辉煌成就和独特魅力。
(四)挖掘夜间旅游线路。深入挖掘柳州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工业文化等资源,结合夜游柳州实际需求,不断加强夜间旅游线路策划打造,将五星步行街、窑埠古镇、百里柳江等多个夜游景点串联成线,推出“夜游柳州”主题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了多元的出行选择。推出“打卡惊奇柳州”系列品牌活动,将百里柳江游船、窑埠古镇、风情港“三件套”等多个夜游景点列为打卡点,并设置柳产汽车大奖,激发游客的参与热情。
四、简化办理流程,激发市场活力
(一)简化办理流程。根据《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及《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充分就业增强市场活力若干措施的通知》(桂政办发〔2023〕10号)要求,明确市、县可合理划定小摊经营区域,允许在规定时间和指定区域内从事临时经营活动,在划定为允许摊贩经营的区域从事“一般经营”(不需要取得许可)项目的,可不办理营业执照。市场主体登记注册流程已经简化,推广全程线上登记,材料齐全合法的,即时办结。
(二)建立健全备案机制。市场监管部门主动约谈夜市管理方,要求夜市管理方要切实履行管理义务,建立“双备案 + 双公开”准入机制,即要求申请入驻夜市的食品摊贩必须取得食品摊贩备案卡和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并在摊位显著位置公示备案卡、健康证明等信息,严格把好夜市准入关。
(三)优化流程激发市场活力。目前涉及市场监管领域的法律法规中没有“临时经营许可”,经营行为应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规范,市场主体的准入和退出流程均进行了简化、优化,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让市场主体“进退自如”。
(四)强化食品摊贩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柳州市市场监管局按照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广西农贸市场(含周边食品摊贩)监督管理服务发展指南》要求,选定五星美食街等5家夜市作为试点,通过规范准入机制,强化风险管控,加大宣传教育等方式,全力守护我市夜市食品安全,助力食品摊贩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五、多措并举,助力经济繁荣
(一)推出便民措施,优化营商环境。一是适当放宽临时外摆限制,我局指导各城区综合行政执法部门在部分路段临街小店门前进行划线,商户在自身门店前线内临时摆卖商品的,不按占道经营、跨槛经营行为查处;二是按照“疏堵结合、规范引导”的原则,指导各城区人民政府在不影响市容交通的路段,科学合理地划定区域,规范设置便民疏导点,引导流动商贩有序经营。有效缓解流动摊贩随意摆卖现象,五星商圈风情港便民疏导点已成为柳州市网红打卡地点;三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工作的部署,营造浓厚的消费氛围,大力支持市商务部门组织的促销活动。
(二)强化环境卫生保障,助力良好营商环境。我局督促城区环卫部门加强主次干道、商业区生活垃圾的保洁力度,做到日产日清;对旅游景区和夜市场所周边等重要路段增设垃圾桶,定时安排洒水车、洗扫车对商业区周边道路进行清洗、清扫和洒水降尘;节假期间督促城区环卫部门加强对商业区周边巡查力度,根据人流量动态调整作业人数与工作时间。稳步提升城区环境卫生质量,促进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整洁的市容环境提升了市民生活舒适度,也吸引了更多顾客前往商业街区消费。夜间经济、特色市集等新型消费场景活力明显增强,有效带动了区域消费升级。未来将持续以环境治理赋能商业生态,形成"环境优化-客流增长-消费提振"的良性循环。
六、科学合理部署,增设停车泊位
(一)优化道路交通秩序。近年来,全市公安交警部门密切与各城区政府、相关主管单位协作,针对发展夜市和地摊经济的需求,结合地理位置、周边交通特点,先后对白沙堤后路、曙光中路、顺畅路、青云路夜市周边道路进行交通组织优化,配套完善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全力营造我市夜市和地摊经济周边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视频监控+巡逻管控》保障交通秩序。认真梳理市区“网红打卡点”、夜市和地摊经济周边道路交通特点,逐一制定相应的交通管控和应急疏导措施,安排专门警力加强巡逻管控,同时使用视频监控实时巡查夜市和地摊经济周边道路交通态势,发现异常拥堵第一时间指派警力前往疏导,切实做好交通疏堵保畅工作。
(三)科学合理增设停车泊位。针对市区各个夜市和地摊经济周边道路“停车难”问题,组织对各个点位逐一进行实地查勘,结合实际增设和优化停车泊位。近年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已在胜利夜市、北雀夜市、北站夜市、柳空夜市周边道路增设路内停车泊位,并在有条件的雅儒路、高新南路、体育路、磨滩路北段、环江滨水大道等路段,设置限时停车泊位,缓解市民游客停车难问题。
(四)实行柔性执法原则。为促进我市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全市公安交警部门实行柔性执法原则,对短时停车、反禁令标志等轻微违法以教育、提醒、纠正为主,打造市民群众休闲娱乐的良好环境。
柳州市城市管理局
2025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