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我们该向日本学什么
近日,中国城市垃圾处理难题再次进入公共视野,问题的焦点集中在垃圾焚烧厂身上。在中国各大城市的垃圾焚烧厂建立的过程中,项目的决策、选址、运营以及污染状况被公共舆论广泛关注。面对争议和质疑,参考垃圾焚烧先行者日本的经验,以及中日两国在垃圾焚烧整个过程的对比,或许能够让我们从中找到答案。
第一问:是否以焚烧为垃圾处理的主要手段? |
垃圾焚烧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垃圾减量处理技术,用焚化技术垃圾转化为灰烬、气体、微粒和热力,能够减少原来垃圾约八成的质量和九成五的体积。由于焚烧过程中会产生如二噁英的强致癌物,垃圾焚烧技术一直在国内外饱受争议。 |
|
|
|
第二问:建立垃圾焚烧厂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
由于焚烧能够输出热量,大多数国家选择了对热量进行收集利用,将其转化为电能。在中国,垃圾焚烧逐渐由公益项目转向了新能源产业。 |
|
|
| ||||||
第三问:垃圾焚烧厂应如何选址? |
| |||||||
垃圾焚烧厂厂址选择是一项政治性和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并具有相当的公益性。须兼顾到污染、风向、人口密集度以及成本的多方面因素。同时,选址决策过程中,普通民众的参与也尤为重要。 |
|
|
| ||||||
第四问:垃圾焚烧厂究竟在烧什么? |
| |||||||
“对于垃圾焚烧而言,其中一部分的垃圾是不能烧也不必烧的。垃圾焚烧的污染控制,实际上取决于焚烧什么样的垃圾,而焚烧什么物质由取决于垃圾回收时的分选。 |
|
|
|
|
第五问:如何焚烧垃圾? |
垃圾焚烧在一些国家非常常见,日本、丹麦和瑞典一直是利用焚烧垃圾技术的领先者。但许多国家都对焚烧采取最严厉的管控措施,并逐步创新技术,淘汰不合格的焚化技术和设备。 |
|
|
|
|
第六问:如何控制二噁英? |
低温焚烧垃圾,是排放二噁英的主因。二噁英监测通常是通过在线监测焚烧温度、一氧化碳浓度、烟气停留时间、活性炭喷射量等参数来判定二恶英监测是否达标排放。二噁英被称为“世界第一毒”,半衰期可长达数十年。 |
|
|
|
|
面对越来越多的垃圾,烧还是不烧,看似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作为垃圾焚烧技术的先行者,日本也走过了一条曲折的弯路,但最终还是立足于“以人为本”,保障生命的安全。日本的经验和教训值得面临同样问题的中国城市所学习和借鉴。本末倒置的现状,多头治理的困境和盘根错节利益考量,中国的垃圾焚烧,仍在路上。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