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四个化”建设全方位推动城市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市城市管理局: 提高人民幸福感 画好宜居“同心圆”
执法人员大练兵。
执法人员提醒商户做好“门前三包”。
执法人员清除街边小广告。
社区城管执法工作站设施完备。
执法人员通过执法场景式模拟系统学习。
智慧城管平台人员工作中。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回望过去五年,市城市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聚焦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不断优化城市设施功能,提升城市宜居品质,高站位谋划推动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以“绣花功夫”持续改进城市管理工作,让群众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1 执法行为规范化
近日,柳北区滨江东路与凤凰岭大桥交会处迎来了嬗变——拥挤的路面恢复畅通,市民饭后惬意欣赏江边美景。而就在前几个月,这里因人流量、车流量聚集,形成了“马路夜市”,噪声扰民、占道经营问题屡遭市民投诉。为了保障城市秩序,执法人员连续多日开展文明监督劝导、政策法规宣传、包容审慎执法,引导商贩前往附近便民疏导点经营,得到群众认可。
守护城市“烟火气”背后,离不开坚持规范化执法与人性化服务相结合。截至目前,市区范围内设置便民疏导点48处、摊位约3800个、门前划线临街小店1200余家,流动摊贩占道经营行为劝离率达98.3%。执法人员将“柔性执法”贯穿执法活动全过程,做到执法关口前置、监管重心前移,找准“管与罚”的最佳结合点。
沿着河堤漫步,远处蓝天青山,眼前碧水潺潺,宜居图景背后也凝聚着市城市管理局从严从细从实擦亮柳江水质“金字招牌”和打好“蓝天保卫战”的决心和努力。
近年来,市城市管理局扎实开展市区水域专项整治,严厉打击禁渔期非法捕捞行为,保持常态化洁净水域环境,重点整治沿岸“四乱”现象。今年以来,执法人员累计巡河1651次,拆除临河构筑物约682平方米,清理非法种植农作物面积约10425平方米,清理河道漂浮垃圾32077立方米。
扬尘治理方面,各城区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组织施工工地签订《柳州市建筑工地施工扬尘专项治理目标责任书》,全面推行扬尘专项治理目标责任公示牌和城管服务联系人制度,加强渣土运输全过程智慧化监管。今年以来,市城市管理局查处扬尘类案件80起,随意倾倒建筑垃圾等“野马车”案件12起,巡查督办“滴撒漏”等污染城市道路问题147起,上半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上升。
聚焦城市“疑难杂症”整治,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城市管理局全面推行“宣传+执法+服务”模式,拓展“违建”治理攻坚,加强燃气安全整治,严厉打击“五车”扎堆违停、非法上路和非法营运等现象,消除潜在安全隐患。
2 队伍建设标准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这一论述是我市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根本遵循。
“你好,我们是执法人员,你已涉嫌占道经营,请尽快将物品搬离。”在一块电子大屏幕前,执法人员正在模拟开展执法实训。这套城管规范执法场景式训练法,将传统的线上城管理论学习和线下执法“练兵比武”相结合。参训人员以第一人称视角直面当事人,通过引入VR、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考核评分。通过现场模拟执法,让执法人员能够身临其境熟练掌握现场规范文明执法的流程。
一支优秀的城市管理队伍既是树立城市形象的“名片”,也是促进发展的“招牌”。
近年来,我市狠抓执法队伍标准化建设,打造“1+6+N”培训课程体系,每年定期开展城管执法岗位大练兵,开设涵盖如城市管理、法律法规、科技信息、服务群众、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专业知识的课程,增强执法人员法治素养,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促进执法队伍向复合型、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
同时,我市还推动完善城市管理和执法领域配套政策,健全行政处罚适用规则、自由裁量基准制度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要求执法人员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完善执法程序、规范办案流程。
据统计,我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评分连续四年排名全区第一,提前两年实现市建成区城管执法标准化大队全覆盖。
3 管理模式精细化
如何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
答案掷地有声:善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城市管理智能化!
近年来,市城市管理局准确把握市委、市政府关于“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的任务要求,持续探索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智能化应用升级路径,把信息化成果落实到城市管理实践之中。
市智慧城管平台先后构建“门前三包”智能提醒、“电子城管”自动采集、数管案件“自动派遣”联动综合工作体系,实现城市管理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采集、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反馈。同时,为提升案件处置效率,打通信息壁垒,市智慧城管平台整合汇集住建、园林、市场监管等单位的33个小类近2050万条数据资源,加速推进城市管理“一网统管”。
2023年8月,市智慧城管平台自动派遣功能上线,今年1-7月平台自动分派城市管理问题84061件,占平台问题派遣总量48.84%,“首派准确率”达99.68%。相比功能上线前,案件从平台流转至责任单位的派遣时间,提升到以“秒”为单位的高速度。
城市管理和服务同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市城市管理局推出了城管便民生活地图,精准对接城市管理服务应用端与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端,结合城市旅游发展需要,增补城市道路临时停车场、市政公厕、自行车租赁点、充电站等便民服务,为市民提供方便实用的导航和攻略信息。
4 便民服务常态化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在我市部分道路,许多沿街商铺都有一张特殊的“身份证”——“门前三包”责任公示牌。这张“身份证”录入了商户的姓名、联系电话,执法人员通过特定软件可以查询店面历史违法信息,商户也能够通过这张“身份证”联系执法人员上门处理紧急情况。“这是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真实写照。”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门前三包”责任制是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方式,既要严管,也要帮助沿街商家解决难题,优化营商环境。
打通社区“最后一公里”,鼓励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社区城管执法工作站从处理街面秩序、违法建设、私占用地、毁绿种菜等房前屋后实事做起,把“你和我”变成“我们”,从“要我做”变为“一起做”,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
在鱼峰区羊角山社区城管执法工作站,“四方议事”协调联动机制把基层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让基层治理快起来;在柳北区星城社区城管执法工作站,执法人员承诺“四第一”(第一时间掌握、协调、解决、反馈),坚持“三做到”(随叫随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变末端执法为前端服务……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社区城管执法工作站15个、巡回站59个、执法工作联系点2个,力争实现“社区见城管、事事有人管、服务无盲点”。
城市管理,久久为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市城市管理局将持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城市管理队伍建设,优化市容秩序管理,推动城市从“面子”到“里子”,从大街主路到背街小巷,从宜居环境到城市文明发生蝶变,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