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转运站比我想象的干净!”“垃圾烧完能发电,这循环太棒了!”一连串的赞叹声道出了大家的真切感受。11月24日,柳州市环卫处联合市工业博物馆开展体验活动,走进南环路生活垃圾转运站、静脉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厂,亲身见证垃圾“变废为宝”的蜕变。
作为记录柳州工业转型与生态重建的重要窗口,市工业博物馆深耕工业柳州故事传播,馆内“柳州生态宜居馆”聚焦新型工业化道路,生动展现工业柳州与生态宜居的融合发展历程。而市环卫处持续推进的环卫作业模式升级,从人工清运到机械作业、智能处理的转变,同样折射出城市生态治理的持续进步。此次活动既让博物馆工作人员直观感受环保技术落地成效,也为环卫工作注入了工业文化传播价值,让生态理念通过实地体验深入人心。
在南环路生活垃圾转运站,参观队伍循着“地磅区—中控室—卸料大厅—转运大厅”的路线探索。智能地磅区实现身份识别、精准称重、数据上云一体化,取代人工登记的繁琐流程;中控室的实时监控大屏如同“智慧大脑”,让垃圾转运全环节数据可视化;卸料大厅内,大型压缩设备高效运转,辅以除尘除臭和定时香精喷淋系统,打破了对垃圾处理“脏乱臭”的刻板印象,让大家真切感受到环卫科技的实用价值。
随后,参观队伍来到柳州市静脉产业园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这里每天处理近2000吨生活垃圾,年处理量70多万吨,年发电量近4亿千瓦时,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通过沙盘模型和工作人员的通俗讲解,垃圾“变废为宝”的全流程清晰呈现:生活垃圾经发酵预处理后送入焚烧系统,高温焚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并入电网后可满足市民日常用电需求;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飞灰等污染物,经过脱硫、脱硝、除尘等多道处理工序,最终各项排放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实时显示在中控室大屏上。市环卫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从人工清运到机械化处理,再到资源化利用,柳州环卫的发展轨迹,正是城市生态治理能力提升的真实写照。”
“这次探访让抽象的生态环保概念变得可触可感,也为我们‘柳州生态宜居馆’补充了鲜活的工业环保案例。”柳州市工业博物馆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把此次活动收集的素材融入展馆内容,充实柳州工业故事,让市民更直观地理解“工业柳州+生态宜居”的发展理念。
柳州市环卫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常态化开展此类科普实践活动,让更多市民了解环卫工作、践行环保理念,共同为洁净优美的绿色柳州添砖加瓦。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